8層樓多高的貨架、3000多平米的倉儲空間、18000個庫位,數字化器械臂見縫插針般地穿梭,準確無誤地抓取物件,由自動化流水線直接輸送到生產車間。束線車間里,一字排開的電子顯示屏呈現著每臺機器的產量和運轉情況,僅有幾位技術人員整體把控生產流程。數字化改造讓產能增加了30%,不良率從原來的1%下降到了3‰。
“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發生變化的情況下,公司的業務已超飽和,生產能力滿負荷運轉,今年產量預計繼續攀升。”浙江豪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顏鑫鑫說。
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,這樣的場景已“撒滿”工業互聯網平臺。截至目前已有340家企業通過市級數字化改造評定,位居全市前列。
給路橋經濟帶來強勁動能的不僅是數字化改造一項,更有長期堅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所積累的勢能。
開春以來,路橋區緊緊圍繞創新深化、改革攻堅、開放提升三大主題,全力開展“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”活動,全區各部門分赴企業察實情、謀實策、出實招,助力企業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,跑出“全力拼經濟”的加速度。
上周,路橋區經信局副局長陳慧軍馬不停蹄地奔跑于各家企業之間,加快新完成技改項目的驗收進度,“僅僅2月份,全區就有4項零增地技改項目投入生產,計劃總投資額1.1億元。”
位于路橋區新橋鎮的飛達科技連續多年保持銷售額5%的科研投入,成功研發了耐高溫、耐腐蝕、耐酸堿的車用線纜,突破了困擾電動自行車、摩托車行業多年的關鍵技術,牢牢“鎖定”這一領域行業隱形冠軍的地位。
同時,飛達全面開放自己的產品專利,并積極投身國家、美國、歐盟的標準制定,在實現技術共享的同時,提升國產電動車和電動自行車的制造水平。
2021年,路橋區共兌現惠企資金5.05億元,減免緩繳稅費總計8.31億元,并出臺“推進經濟穩進提質42條”,通過大數據分析各項政策有效性,合理搭配政策資金,僅一年就新增省級未來工廠、智能工廠、數字化車間試點企業各1家,新增雄鷹企業1家,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7家。
良好的營商環境更是吸引著好企業好項目奔赴回歸。“在中央山公園這么漂亮的環境中,我們將建成一流的研究中心。”騰達建設中心實驗室負責人張順嶺展示著占地40畝的省級企業研究院的藍圖。隨著科技領軍企業在路橋中央山和環飛龍湖區塊陸續落地,該區域的經濟內涵和生態顏值也將實現一場雙向奔赴。